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全力蜕变 一路向前 ——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裘洪立专访

 

对于中国人来说,十二这个数字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生肖更替的一个轮回,既是一种蜕变,更是一种成长的标记。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立)用十二年走过了一段自强不息的创新发展之路,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更是畅销国际市场。

今年,伟立进入公司发展的第十三年,在完成一个轮回的成功蜕变之后,公司未来又将何去何从?面对其设定的目标,公司掌舵人、董事长裘洪立在接受采访时显得底气十足——“We are ready(我们准备好了)!”

 

摸索发展,成功蜕变

回首过去十三年的发展,伟立走过的路并非一帆风顺。裘洪立坦言,公司前五年的发展基本是在摸索中度过的。“大概五年后,也就是2008年,我们的方向就逐渐清晰了,开始在许多方面进行加强和补充。”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进入分水岭。这一年对伟立来说也是一个转折之年。用裘洪立自己的话说就是:“2008年没有让我们死掉,也就是给了我们二次创业的机会。”从这一年开始,公司的未来规划逐渐清晰,他开始大刀阔斧、有的放矢地进行战略性布局。

在自动化行业多年的摸爬滚打让裘洪立认识到,机器人应用绝对不是向客户卖一、两台机器人那么简单,而是要考虑到客户产品的具体工况专门选型并进行系统开发。他认为,在这个行业中,对不同市场和行业需求特点的深入理解、高品质的机器人产品解决方案、定制化设计与系统整合能力以及灵活可靠的控制系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四要素。

为了加强这四大要素,从2008年开始,伟立开始导入先进的研发设计平台,优化产品设计,对量产型全系列机械手进行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在控制系统方面的研发实力,伟立开始组建自己的软件团队。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能力,2011年,伟立斥资逾一亿元人民币建设新的厂房,其中仅CNC加工设备的投入就超过了3000多万元。“我们要能够做到一块钢板进来,一部机器出去,”他说道。新厂房占地28000平米,先进加工设备加上伟立多年来靠自身摸索出来的一套科学有效的生产方式,为其实现关键零部件60%以上的自制率并确保高品质的生产创造了条件。

不仅如此,从去年开始,裘洪立还对公司的架构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用一线的士兵指挥大炮或导弹”。在新的架构中,研发部负责研发共性的技术,比如仿真、有限元分析、数字样机、标准化以及功能模块等;而市场部进行售前解决方案的制定。横向上,人员按应用行业分,比如汽车、包装、电子电器等;纵向上,则按工艺类型分,比如嵌件注塑、IMD/IML、机器视觉及系统集成等。

“在伟立,市场部人员几乎都是技术出身,我们叫‘工程师文化’。我们没有专门的业务员,如果这样,那就是重复公司前五年、十年的套路了,用销售手段去赢得客户。”

裘洪立认为,自动化需要与工艺紧密结合,自动化应用其实就是用自动化的方式来实现工艺。因此,伟立市场部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懂得技术本身,还要懂得管理,他们需要站在管理的高度来看待工艺。“大家都在说机器换人,很多企业老板只知道换人,把人工减掉,但是不知道人减掉了,公司架构、生产流程和运营方式都要改变,所以懂得如何管理非常重要。”

在裘洪立看来,一个公司的发展经历十二年已经成年,从第十三年开始,它应该具备青年人的特质。相较年轻人更多拥有的冲劲来说,青年人还有一种稳健的特质。“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有战略,讲布局,讲规划。”他说道。

 

平台公司+解决方案供应商

面对国内自动化行业的发展现状,裘洪立感慨万千:“我们这个行业到现在已经变成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言语中充满许多无奈,甚至是惋惜。

自动化行业在中国尚处于培育期,市场混乱,缺乏行业标准,企业靠低价竞争。裘洪立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企业并非在脚踏实地地做自动化产品,通常的做法是在接到一些订单后购进相关零件,拼凑一下贴上牌子就卖给客户。事实上,自动化设备是多学科技术的综合集成,它融合了机械设计、运动控制、电动机以及检测与传感技术等多项专业知识,只有对每个学科都有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才能确保设备的完美性。

这跟经营者本身知识结构,后天学习能力及企业经营理念有关。裘洪立一开始就认识到只有专注和专业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因此从公司创立之初,他就注重机械和电气两个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知识储备。

此外,伟立还寻求与高校的合作开发模式,先后与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固高科技等进行战略合作。与浙江工业大学成立的“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为创新团队能力的提升和重要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特别是近年来与固高科技的合作,分别攻克了注塑机专用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机器人数字样机研发分析平台。其中形成的重大成果“工业机械手关键技术”,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所有这些为伟立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未来,伟立希望成为一家“平台公司+解决方案供应商”。确切地说,就是从伟立最初只提供注塑机械手自动化系统,到逐渐延伸至金属加工领域提供机械手自动化解决方案,后期再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

“一个平台有三个支点,首先是要有先进的制造能力,其次就是要有强大的研发能力,第三就是要有优秀的运营能力。在这个平台上,通过一个机械本体,整合自有控制技术,实现二次应用开发,客户有什么需求,只需要在基础配件上添加功能模块,起到整合的作用,比如在汽车行业,汽车的内外饰、功能键或电子元件,再比如在包装行业,包括食品包装、化妆品包装或药品包装,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延伸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做世界性的公司

经过十三年的开拓进取,今天的伟立在国内市场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成为自动化领域中民族品牌的佼佼者。基于对制造品质的执着追求和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伟立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应用行业已经全面打开。特别在汽车领域,伟立的产品已经能够与世界一流品牌相抗衡。

“为什么我们可以打败一些进口品牌,是因为我们不仅产品线齐全,还可以弥补他们在服务方面的短板。但是要记住,伟立绝对不比这些进口品牌便宜。”裘洪立强调说。

再比如在包装领域,伟立自主研发的模内贴标(IML)自动化解决方案已经广泛用于各种包装领域,包括消费品包装、化妆品包装、食品包装以及医药包装等。“我们是中国最早在包装领域导入这项技术的公司,2009年就开始了,这么多年下来,市场终于打开了。今年,仅IML订单就可以超过2000万元。”

不仅在国内市场,伟立的业务在海外市场也全面开花。谈到这里,裘洪立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目前伟立的产品已经销售到了17个海外国家,我们也是大中华区唯一一家能够进入北美市场的注塑机械手自动化系统供应商。”

今年7月1日,伟立在伊斯坦布尔的办事处正式开业,这并不是一个随意的选择。“伊斯坦布尔是欧亚大陆的枢纽国家,我希望在那里经营四、五年,把东欧、中亚和海湾国家的销售渠道建设好。”

这只是裘洪立加快其全球化布局的其中一步。在他的办公室里摆着一个地球仪,他希望每进入一个市场,就在上面插上旗子。“在我的计划中,这个旗子要慢慢去插,比如我们为什么没有在伊斯坦布尔找代理,而是自己建立办事处?因为我们希望达到‘全网式’布局,而通过代理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此外,一、两年的经营可能无法见到效果,但是四、五年后就可以看到成效,而且这个成效是可持续的。”

谈到未来发展,裘洪立认为,未来世界大同,大家都在融合。“在一些细分领域,我们不排除与一些国际品牌建立合资公司,共同开拓当地市场。未来,在所处的领域,伟立一定要成为一家世界性的公司。”